東西問 | 馮少波:萬米鉆出亞洲之最,塔里木油田如何釋放新質生產力?
中新社烏魯木齊3月31日電 題:萬米鉆出亞洲之最,塔里木油田如何釋放新質生產力?
——專訪塔里木油田油氣工程研究院院長馮少波
作者 陶拴科
近日,塔里木油田深地鉆探技術取得歷史性突破。在被稱為“死亡之?!钡乃锬九璧馗沟?,中國石油深地塔科1井鉆探深度首次突破10000米大關,刷新亞洲最深直井的紀錄。中國在深層和超深層領域挺進的機遇和挑戰何在?有何技術支撐?今后如何利用新質生產力服務油氣產業高質量發展?對此,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塔里木油田油氣工程研究院院長馮少波,予以解答。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在油氣探測領域,深層和超深層意味著什么?塔里木盆地地下或更深領域找油找氣有何機遇?
馮少波:在油氣探測領域,深層和超深層通常指的是地下深度超過一定范圍的油氣藏。具體來說,國際上一般將超過4500米的井稱為深井,超過6000米的井稱為超深井。這些深層的油氣藏往往因為高壓、高溫、復雜的地質構造等因素,使得探測和開發難度較大。
選擇在塔里木盆地地下或更深領域找油找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塔里木盆地具有豐富的油氣資源,隨著中淺層油氣勘探開發的逐漸深入,深層、超深層資源已成為油氣增儲上產的重要領域;二是塔里木盆地的地質條件復雜多樣,油氣藏普遍存在超深、超高溫、超高壓、高含硫等勘探開發難題,通過技術創新和突破,可以在這些復雜領域找到更多的油氣資源。三是超深油氣勘探開發可以推動相關技術的進步,如深地基礎理論研究、超深層油氣勘探開發工程技術應用研究等,有利于搶占深地科技創新的制高點。
中新社記者:塔里木盆地在超深層領域油氣儲量如何?有哪些豐富的資源潛力?在此地鉆探萬米深井有何意義和突破?
馮少波:塔里木盆地在超深層領域的油氣儲量非常豐富,是中國陸上油氣增儲上產潛力最大的盆地之一,埋深超過6000米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二,但超深層油氣的探明率極低,勘探潛力巨大。這些資源主要集中在盆地深部的多個地層中,如碳酸鹽巖、碎屑巖等。
鉆探萬米深井在塔里木盆地的超深層油氣勘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突破。通過鉆探萬米深井,可以推動相關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如油氣勘探和開發技術、鉆井技術等,從而提升中國油氣勘探開發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并且還有利于超深層有形化成果的培育,形成超深層知識產權群,更好地搶占深地科技創新制高點。
中新社記者: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鉆探面臨著多重世界級難題,包括高溫、高壓、強腐蝕性介質等環境挑戰。深地塔科1井有哪些核心技術?此次深地塔科1井在超深層鉆探領域創造哪些紀錄?
馮少波: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設計井深11100米,井底溫度近220攝氏度、壓力133兆帕,屬于超高溫、超高壓極端工況。為了能夠順利打成這口萬米井,科研人員通過不斷探索,攻關形成了特深層井身結構設計、抗高溫鉆井液、復雜工況固井等特色技術,配套12000米自動化鉆機、15000米高強度電纜、230攝氏度/180兆帕測井儀器、232攝氏度/103兆帕完井投產工具、特深層取心等工具儀器,支撐深地塔科1井打得成、打得好、壓得開、測得準。
因此,塔里木油田打成中國首口萬米科探井,成為世界陸上第二、亞洲第一垂深超萬米井,創下中國大尺寸套管下入最重、最深紀錄。
中新社記者:塔里木油田在深層超深層鉆探有哪些成就,如何一步步應對技術挑戰,適應技術創新?其取得的成果如何?
馮少波:超深層鉆井技術是一個國家鉆井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全球有30多個國家具備超深井鉆探能力,歐美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鉆探能力已突破12000米垂深。中國超深井鉆井技術起步較晚,近年來取得了明顯進展,通過集智攻關,已掌握9000米鉆探技術,初步形成了萬米鉆探能力。
近年來,塔里木油田在超深層鉆探成績斐然,目前已經形成了以鉆井提速為核心的超深層優快鉆井技術序列,庫車山前超深井鉆井周期由20年前的平均498天,2023年降至280天以內,最快不到200天。臺盆區超深井由20年前的平均207天,2023年降至130天,最快不到60天鉆至8000米。在鉆探技術領域持續推進國產化,油田針對特殊復雜的地質條件,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實現了高強度套管、抗高溫高密度鉆井液、175兆帕特高壓井口等關鍵裝備工具完全國產化。
目前,塔里木油田鉆探的超深井數量占中國80%以上,累計完成超8000米深井152口,僅2023年就完成72口。
中新社記者:深地塔科1井的成功為中國石油勘探和能源行業帶來哪些機遇?
馮少波:深地塔科1井的成功標志著陸上油氣萬米鉆探實現零的突破,彰顯中國石油國際一流能源公司科技實力,對中國乃至世界均具有里程碑意義。
萬米深井的成功,實現地球物理核心裝備、萬米超深層鉆機、耐溫200攝氏度螺桿、175兆帕超高壓井口等核心裝備迭代升級,突破抗230攝氏度高溫井筒工作液、新一代鉆具耐高溫高壓完井工具等瓶頸技術,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打造形成原創技術策源地。深井的探索有望形成1個萬億方大氣區,直接推動中國碳酸鹽巖領域勘探向深部拓展2000米,新增勘探面積近30萬平方千米,極大地擴展油氣勘探發展空間,開辟陸上萬米特深層重大戰略接替新領域。
如何經濟高效地把油氣從地下拿出來,把儲量變成產量、把產量變成效益,具體來講主要從兩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持續加大超深油氣勘探開發地質基礎理論研究,精準實施特殊地質體、壓力體、流體等“五特”預測,有效指導工程實踐,精準刻畫部署地質目標,提升鉆井成功率、單井儲量與產能產量,實現打更少的井,獲得更多的儲量、產能和產量;二要加強超深層技術創新,不斷探索和研發新的技術手段,配套管理創新,提高超深油氣勘探和開發速度,實現用更短的周期,獲得更多的儲量、產能和產量。統計表明,鉆井周期每縮短1%,鉆井投資就會降低0.25%。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塔里木油田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引入一系列先進的油氣勘探、開發和生產技術。今后塔里木油田如何利用新質生產力服務油氣產業高質量發展?
馮少波:近年來,塔里木油田已經展示了對技術創新的顯著投入,這對油田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了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塔里木油田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釋放新質生產力。
其一,瞄準深地領域關鍵瓶頸技術,持續技術創新與研發,開展跨界、跨專業、跨行業聯合攻關,不斷升級完善鉆井鉆探技術,如難鉆地層鉆井提速、復雜地層固井工藝優化等,在工程技術方面鍛造一批“硬通貨”,提高油氣勘探開發的建產速度和效益。
其二,持續推進智能化生產與管理模式,加強智能化鉆機設備和信息化系統的應用,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減少人為干預,提高生產效率和安全性。
其三,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科技創新和高精尖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技術團隊,為油氣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完)
受訪者簡介:
馮少波,工學博士,現任塔里木油田油氣工程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主要從事鉆完井工藝技術、裝備的研究。擔任國資委重點項目《175MPa特高壓井口及配套裝備研究》《萬米級智能鉆機研發》副項目長,中國石油關鍵核心項目《萬米超深層油氣資源鉆探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副項目長,在《石油學報》《鉆采工藝》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獲省部級獎勵4項。